酉阳毛坝小学130个学生共有一个“家” 身暖心也暖才算过暖冬
来源:重庆文明网 作者: 时间:2015.03.24
近日,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毛坝乡中心小学因为天冷已推迟了一周开学。但开学第一天仍旧寒风凛冽,气温仅有2℃。
“屋外寒冷,屋里暖和。”该校副校长姚元强告诉记者,1985年起,学校就开始让学生寄宿。历经30年,这里成为孩子们温馨的家园。
住校
130个学生共有一个“家”
毛坝乡境内有三道山梁、两条河流,属典型的“三山夹两河”地貌,这里最高海拔1540米,最低海拔不足300米。毛坝乡中心小学就位于海拔1000余米的圆梁山脊上。学校470多名学生的家分散在山间。
1985年,学校转变为寄宿制,边远村社的学生可以住校上学。教师姚通富回忆,随着村民外出务工、村小撤并,住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但那时孩子们睡地铺,去河里提水,自己砌灶做一日三餐。
2005年,政府投入26万元,建起一座600余平方米的楼房,高山娃们有了专门的宿舍楼。
这座两层楼建筑正面有“温馨家园”四个大字;门口摆放着仪容镜,楼内过道干净整洁,墙上绘制着壁画、应急疏散分布图等。
“这就是我们高山娃共同的家。”学生田微说,宿舍楼有22间寝室,住着130名高山娃。每周五放学回家,周日下午返校。现在,他们再用不着起早摸黑,翻山越岭上学了。
暖身
热水泡脚 6斤棉被御寒
田微13岁,是六年级一班学生,也是107寝室室长。打开107室,3张上下床分列两旁,水磨石地面干净清爽;墙角摆放着高约2米的生活柜:最下面放拖鞋,放下盖子可摆水瓶,隔板上依次放脸盆、杯子、毛巾,最上面是学习生活用品。
副校长姚元强说,这个生活柜是老师们设计的,每间寝室摆放一个。从打扫清洁,摆放毛巾、杯子到叠被子,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毛坝每到冬天就大雾弥漫、冷风拂面,白天气温最高在2℃左右,深夜在零下3-4℃。住校的孩子们究竟冷不冷?
“暖和呢!”学生尤敏告诉记者,房门和窗户都严实,一丝冷风也吹不进来;每位同学都有两床6斤重的棉被,一条垫底、一条盖身,夏天还有一床2斤重的被子;晚上,食堂要供应热水泡脚。
这些棉被都是主城一家公司捐赠的,一共300多套。姚元强介绍,好多山区贫困家庭还睡在凉席上,一床被子一盖就是10多年。住读不但解决了高山娃上学远,也保证了他们冷天不挨冻。
暖心
25位老师深夜轮流守护
“很久以前,在波斯国的某城市里住着兄弟俩,哥哥叫戈西母,弟弟叫阿里巴巴……”当天晚上8点30分,寝室喇叭里传来《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这是学校专门为每个寝室安装的睡前干预系统,每天睡觉前,都要播放一段儿童睡前故事》等,孩子们很快就会入睡。
学校德育室主任李诗永介绍,住校的学生半夜掀开被子、突发疾病等都发生过。为此,学校在寝室安装紧急呼叫系统,并让25位老师轮流值班,整晚义务值守在学生身边。
该校二年级有位住校女生,妈妈离家出走,爸爸酗酒。去年一天凌晨,这名女生突然发烧,半夜1点同学摁响紧急呼叫器后,值周老师黄欢将她送到医院,直到早上4点多才回校。
这位小女生说,在校住读,不仅吃得饱饭、睡得好觉,老师的关心还让她感受到了缺失的母爱。
“只有身心都暖和,才算真正过上暖冬。”姚元强说,住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有的还生活在单亲家庭里。30年来,学校一直努力让宿舍楼成为高山娃真正过冬的家。(记者 彭瑜 实习生 赵伟平)
“屋外寒冷,屋里暖和。”该校副校长姚元强告诉记者,1985年起,学校就开始让学生寄宿。历经30年,这里成为孩子们温馨的家园。
住校
130个学生共有一个“家”
毛坝乡境内有三道山梁、两条河流,属典型的“三山夹两河”地貌,这里最高海拔1540米,最低海拔不足300米。毛坝乡中心小学就位于海拔1000余米的圆梁山脊上。学校470多名学生的家分散在山间。
1985年,学校转变为寄宿制,边远村社的学生可以住校上学。教师姚通富回忆,随着村民外出务工、村小撤并,住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但那时孩子们睡地铺,去河里提水,自己砌灶做一日三餐。
2005年,政府投入26万元,建起一座600余平方米的楼房,高山娃们有了专门的宿舍楼。
这座两层楼建筑正面有“温馨家园”四个大字;门口摆放着仪容镜,楼内过道干净整洁,墙上绘制着壁画、应急疏散分布图等。
“这就是我们高山娃共同的家。”学生田微说,宿舍楼有22间寝室,住着130名高山娃。每周五放学回家,周日下午返校。现在,他们再用不着起早摸黑,翻山越岭上学了。
暖身
热水泡脚 6斤棉被御寒
田微13岁,是六年级一班学生,也是107寝室室长。打开107室,3张上下床分列两旁,水磨石地面干净清爽;墙角摆放着高约2米的生活柜:最下面放拖鞋,放下盖子可摆水瓶,隔板上依次放脸盆、杯子、毛巾,最上面是学习生活用品。
副校长姚元强说,这个生活柜是老师们设计的,每间寝室摆放一个。从打扫清洁,摆放毛巾、杯子到叠被子,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毛坝每到冬天就大雾弥漫、冷风拂面,白天气温最高在2℃左右,深夜在零下3-4℃。住校的孩子们究竟冷不冷?
“暖和呢!”学生尤敏告诉记者,房门和窗户都严实,一丝冷风也吹不进来;每位同学都有两床6斤重的棉被,一条垫底、一条盖身,夏天还有一床2斤重的被子;晚上,食堂要供应热水泡脚。
这些棉被都是主城一家公司捐赠的,一共300多套。姚元强介绍,好多山区贫困家庭还睡在凉席上,一床被子一盖就是10多年。住读不但解决了高山娃上学远,也保证了他们冷天不挨冻。
暖心
25位老师深夜轮流守护
“很久以前,在波斯国的某城市里住着兄弟俩,哥哥叫戈西母,弟弟叫阿里巴巴……”当天晚上8点30分,寝室喇叭里传来《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这是学校专门为每个寝室安装的睡前干预系统,每天睡觉前,都要播放一段儿童睡前故事》等,孩子们很快就会入睡。
学校德育室主任李诗永介绍,住校的学生半夜掀开被子、突发疾病等都发生过。为此,学校在寝室安装紧急呼叫系统,并让25位老师轮流值班,整晚义务值守在学生身边。
该校二年级有位住校女生,妈妈离家出走,爸爸酗酒。去年一天凌晨,这名女生突然发烧,半夜1点同学摁响紧急呼叫器后,值周老师黄欢将她送到医院,直到早上4点多才回校。
这位小女生说,在校住读,不仅吃得饱饭、睡得好觉,老师的关心还让她感受到了缺失的母爱。
“只有身心都暖和,才算真正过上暖冬。”姚元强说,住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有的还生活在单亲家庭里。30年来,学校一直努力让宿舍楼成为高山娃真正过冬的家。(记者 彭瑜 实习生 赵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