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持续发展 >> 正文

让绿色在中华大地铺展--“十二五”生态环境建设展望

来源:焦点中国网 作者: 时间:2011.06.10

一条条沙漠绿带逐一铺展,一片片沙丘布满绿荫……卫星遥感图上,包围宁夏的三大沙海有了大片绿意,山河的主色调正由黄色向绿色渐变。石嘴山市平罗县高仁乡农民陈玉玺, 再也不用担心刚刚下地的种子消失在茫茫风沙中了。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让森林草地绿意盎然。“十一五”以来,我国努力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加大生态环保的投入力度,扎实推进多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很多地区的群众像陈玉玺一样从生态环境改善中受益。
  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得到休养生息 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休养生息,江河还碧。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是摒弃“先污染后治理”传统治污模式,实行最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用高效的办法解决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十一五”以来,这一理念正逐渐扎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沃土,转化为越来越多的实际行动。
  神州大地 举目可见--
  山西,“蓝天碧水工程”覆盖了11个省辖市和大运高速公路汾河沿线的32个县,共确定建设指标36项。通过对汾河沿岸污染企业整治、源头煤矿关闭等工程措施的实施,汾河河道过水量明显增加,水质明显改善,汾河断流天数明显减少。
  山东济宁,环保百日会战行动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如火如荼,控水质断面全部达标。
  齐齐哈尔富区污水处理厂,百余名施工人员正开足马力抢工期,最大的主体工程CASS反应池全部完成。
  ……
  这些努力,使得我国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09年,全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20.6%,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减排10%的约束性目标已提前半年实现。与2005年相比,2009年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下降29.2个百分点;七大水系国控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提高16.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质比例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比例首次下降到20%以下,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下降0.2毫克/升。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透露,“十二五”污染减排将从环境质量改善等入手,国家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将由2项扩大到氨氮、氮氧化物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4项。
   青藏铁路:延伸高原生态和谐之路 一列火车在穿越青藏铁路西藏境内的村庄(11月2日摄)。
  青藏铁路自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以来,共运送旅客2900多万人、运送货物1.3亿吨,为青藏两省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新华社记者文涛摄
  退耕还林还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空间 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
  一棵树,宁夏一个英雄村庄的名字。曾经,这个村庄只有一棵树,只住着一户人家,面对着茫茫毛乌素沙地。如今,一棵树化身万棵树,沙漠选择了退却。
  自1999年开始试点到2010年,全国共安排退耕还林任务超过4亿亩,按照当前工程已实施规模和投资标准,中央投资总量将达4500多亿元。工程覆盖了全国25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897个县级单位,涉及3200万农户、1.24亿农民。
  退耕还林还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辽阔绿色空间,大大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占同期全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52%,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占国土面积82%的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工程建设取得了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巨大综合效益。
  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始终践行着“环保先行”理念。铁路沿线种植的草皮已全部成活,树木长势普遍较好。植被生长条件贫乏的地区,路坡上[FS:PAGE]的草皮也明显可见,有效维护了高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为国内外所瞩目。
  我国还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蓝天碧水日益增多,悦目的绿色在中华大地不断铺展。
  “‘十二五’生态保护与建设,将从以人工治理为主向以人工治理和自然修复并重转变,着力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16项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强化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构筑东北平原区、西北风沙区、南方丘陵区、东部沿海区、西部高原区五大生态屏障,形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种种举措多管齐下,“十二五”环保规划将更加完善
  让人民群众在碧水蓝天中享受生活的和谐美好。5年来,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采取多项举措,在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同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得以解决。在2009年,环境保护部联合九部门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9123家,查处环境违法企业2183家,取缔关闭231家,停产整治641家。相关部门还开展了2009年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各地检查企业98万多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万多件。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2000多亿元,支持兴建了一批重大的节能环保工程。5年来,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节能约4.9亿吨标准煤;国家重点控制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3.14%。
  农村环境状况也备受关注。2009年,我国通过“以奖促治”政策带动农村环保工作广泛开展。中央财政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投入15亿元,支持2160多个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带动地方投资达25亿元,直接受益农民达1300万人。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许多村庄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十一五”还未结束,“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工作规划已经呼之欲出。由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部门联合编制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已经原则通过评审,这份凝聚了众多权威部门、大量权威专家学者心血的大纲最终确立了八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措施,措施更加精确,创新亮点也更多。
  展望“十二五”,生态环境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统领,抓紧编制污染防控、总量控制及能力建设、自然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完善的“十二五”环保规划体系。“十二五”期间,将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防范和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有机结合起来,继续深入推进污染减排。(作者 罗沙、顾瑞珍)


(摘自《新华网》2010月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