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荒漠治理 >> 正文

沙尘来袭:中国防沙治沙任务依然艰巨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时间:2015.04.16

    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15日电(记者于嘉)“今有大风沙尘,冷空气雷阵雨过境,从单位到家,要被丢弃在黄褐色的世界里了。”一名北京网友15日在微博中自嘲。

根据中央气象台15日18时发布的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大风影响,预计15日夜间至16日上午,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部分地区有沙尘暴。

在被认为是京津风沙源头之一的内蒙古,部分地区从15日一早就天色昏暗、风沙四起。当日,呼和浩特市大街小巷的不少行人头戴纱巾、遮掩口鼻,在风沙中艰难前行。

事实上,中国近年来持续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明显效果。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14年中国共造林602.7万公顷,其中,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26.5万公顷。

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横跨西北、华北、东北的内蒙古,10年来累计投入生态保护与建设资金1000多亿元,年均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000多万亩,草原建设4000多万亩,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700万亩和188万亩,沙区生态总体得到改善。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存量大等原因,导致目前防沙治沙效果不能充分发挥。

内蒙古林业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2%和35%,尚有2亿亩宜林地需要治理,且大部分处在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沙害威胁严重,防治任务仍然艰巨。

内蒙古防沙治沙专家汪久文说,许多地方的防沙治沙工作正向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的地方推进,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加上人工费用和物价上涨,治理成本大幅增加,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一些地方的实际造林投入超过国家补助标准的好几倍”。

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一些企业、金融机构及地方政府仍在探索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的新出路。


上个月,全球首个致力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光伏清洁能源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在北京启动,基金首期募资300亿元,其首个投资项目是在河北京张生态走廊区域投资集“发电+种树+种草+养殖”于一体的立体式生态光伏产业。

对地方政府而言,除了实施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生态工程外,还通过在干旱区用乡土树种造林、科学配置防治模式等科学方法推进生态项目建设。

此外,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交流。内蒙古与毗邻的蒙古国签订生态保护和建设合作意向书,正在沙尘暴预警、荒漠化监测和防治技术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