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持续发展 >> 正文

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倾力构筑防风固沙“绿色屏障”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5.07

      在高寒、干旱、土壤沙化、大风频率和强度居全省之冠的我省北部,分布着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下属10个林场、科技中心和示范苗圃。在总面积167万亩的广袤沙土地上,杨树局因地制宜、科学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化推进治沙、三北、天保、植被恢复等造林工程。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在风口中植树,在沙地上播绿,建起一处处具有多样性、生态功能稳定的“塞北绿洲”,为晋北地区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做出巨大贡献,成为“全省沙区生态治理示范区”“特色林业建设样板区”。具有全省最大杨树基因库、全省林业组培实验室的科技中心,在退化小叶杨伐桩嫁接技术、优质杨树品种研究、盐碱地改良技术等方面成果显著,是享誉三晋的“林业科技创新先导区”。从2014年开始,以5年发展苗木12万亩,5000万株林下大苗定植,推动以设施苗圃和林下育苗并举、针阔并重、乔灌搭配为目标的种苗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晋北优质苗木聚集区”。局领导班子适应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新常态”,围绕创新这条主线,补“短板”、疏“瓶颈”。整合土地、种苗、林业技术资源优势,打造适合晋北气候、立地条件,为晋北沙区生态治理提质增效的“林苗一体化”建设,在全省独树一帜。以林业科技为先导,“林苗一体化”建设为载体,种苗产业为依托,退化防护林改造为主要形式,集中连片规模化推进晋北沙区生态治理系统工程,犹如“巨型助推器”,推动晋北沙区实现林木面积增加,森林蓄积量增长,生态、社会效益提高,景观增色的“五增”目标,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造福晋北人民。

     晋北沙区生态治理的无畏担当与杨树局务林人的无私奉献,共同托举以“集中连片规模化”为显著特征的植树造林工程,勇立“生态兴省”前沿

    早春,汽车行驶在晋北桑干河沿岸,北风劲吹,黄沙骤起,铺天盖地弥漫天际。与往年一样,一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攻坚战正在杨树局下属各林场轰轰烈烈地铺开。

     清明节刚过,我省南部已春树披绿,百花绽放。但杨树局所在地大同市却还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为抓住春季造林的有利时机,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以植树造林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为己任的杨树局,顺应自然规律,按照“敬天为民”理念,用系统的思维指导,用统筹的方法谋划,用务实的作风落实。早规划、早部署,集中连片规模化推进沙区生态治理工程。局领导班子秉承“务实、创新、惠民、发展”大略,不虚浮、不折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惠民生,真心诚意有作为。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场下基层,深入地头推工作,督促进度抓质量。用下基层、到工地、进苗圃,脚踏实地在晋北大地上昭示出务实的工作作风。

    杨树局领导班子成员用行动树立起笔直的标杆,他们印在晋北大地上的脚步更是对干部职工的无言召唤。从4月初开始,杨树局各林场场部内,一间间办公室房门紧锁,一处处办公楼笼罩在寂静中。而铺展于桑干河沿岸、长城脚下的造林工地,却展现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在落阵营林场的2000亩造林工地,尽管身穿厚厚的冬衣也难抵凌厉的北风,但50多岁的林场造林队长马光明,仍然带领100多人坚持一铲铲挖坑,一棵棵栽苗,一点点培土,用精、细、实的劳动在荒芜的沙土地上点播绿色。在杨树局的植树造林工地,在苗圃、在科研基地,千百个头戴红色长沿帽,身穿绿色工装的干部职工早出晚归,吃住在现场,奋战在工地。他们是晋北地区一年中,最早用坚实的双脚催醒大地、用温厚的双手抚摸大地、张开双臂迎接春天的人。杨树局的“奉献群体”是推动晋北沙区生态治理工程健康发展的巨大动力。

     杨树局科学统筹,将国家、省级治沙,三北,天保,植被恢复四大工程捆绑实施。整体布局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长远规划与年度任务相结合,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使人力、物力、财力发挥出最大效益。全局统一使用20厘米以上容器苗,统一栽植标准,统一指导验收,并规定不得外调,不得使用弱苗、小苗。严格实行“以质论价,按株计酬”办法兑现栽植投资。从源头上把住沙区生态治理工程建设质量关。今春,全局完成天保造林6000亩,精品造林4000亩,治沙造林24000亩等人工造林总面积达38360亩。由纯林植造为混交林1.8万亩,修复退化林1.2万亩,成为工程量最大,投资额最多,苗木标准、科技含量、质量标准较高的一年,极大地推动晋北沙区生态治理工程向更高水平迈进。

     地处大同县火山遗址,由九道梁十八洼而得名的九梁洼林场,火山灰、火山砂砾、火山石混杂的“火山土地”绵延百里,是有名的立地条件差造林地。经过艰苦奋斗,林场干部职工栽植的15万株樟子松苗在2000亩“火山土地”中深深扎下根,使昔日荒凉的古火山群,充满生机。站在梁上,早春的北风吹得人站立不稳。放眼望去,樟子松苗随风摇摆,像士兵整齐划一的方阵,从梁顶一直排列到梁底。这片集中连片规模化沙区生态治理精品样板工程,呈现辽阔、壮观、雄浑的浩大气势,巍然壮观,慑人心魄。杨树局用10多年时间,在大手笔的规划下,把40万亩小叶杨退化防护林修复工程,6处10000亩以上、12处5000亩以上、13处千亩以上集中连片规模化沙区生态治理工程,铺洒于晋北大地。为大地增绿、增色、增量、成网。以浩大的规模,雄浑的气势,凸显晋北沙区生态治理的大气派,张扬着密集树林阻截、夯固强劲风沙,覆盖无垠沙土地的威力。

     由科技创新凝结成并享誉三晋的林业科技成果,是晋北沙区生态治理的有力支撑,所创新的栽植模式,推动植树造林工程向高品质迈进春天,晋北枯燥的沙土渴望树木的润泽,单调的大地需要绿色的装扮。高品质推进晋北沙区生态治理工程是时代赋予林业科技创新,绿色创新的神圣使命。地处桑干河沿岸,在小叶杨伐桩嫁接、盐碱地造林技术、杨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杨树局科技中心,以为晋北沙区生态治理工程提供科技支撑为永恒主题。经过多年科研攻关,精心培育成功,具有独特优势、独立知识产权的白杨树新品种,以生长快、抗寒、抗旱、防病虫、树型美观的优良特性,成为杨树系列研究的佼佼者。杨树局今年投入160万元科研经费,汇聚科研人员的智慧,在油松种源试验林、黄松引种造林、柳树种源试验林、松柏柽柳营养钵培育、竹柳造林、河北杨引种等科研项目取得重大成果。在科技中心的科研示范基地,一片生动、立体地模仿自然状态的混交林实验田内,槐树、柳树、杨树、杜梨、海棠、白腊等36个不同树种混交搭配栽植,树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根系,形成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景观,生物特性凸显,蓬勃地展现绿色生命的强劲律动。

     对在杨树局绵延200公里,总面积110万亩,栽植于上世纪60年代的退化小叶杨防护林进行生态改造,增强森林稳定性和防护效益是晋北沙区生态治理的重中之重。而在退化小叶杨树林下,栽植松树、樟子松,达到针阔混交,是科学推进治理工程的经典表述。在杨树局薛家庄林场造林区的5000亩沙土地上,生长着为晋北地区防风固沙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树干弯曲,树枝歪斜,树皮枯燥,病虫害频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小老树”的典型的老化小叶杨树林。在“小老树”下栽植株距1米、行距3米的松树苗,每亩密植220株,苗木生长到一定期限后,实施隔株起苗。留下的松树生长成林,将接替退化小叶杨树,筑起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今春,全局改造“小老树”林共2.5万亩,既获得苗木收入,又提高生态效益,更盘活林地,土地利用达到最大化。

    在长期的“小老树”改造实践中,杨树局干部职工创新并应用于沙区生态治理的利用劈接法更换“小老树”杨树新品种的伐桩嫁接模式;在濒临枯死的“小老树”林中栽植针叶树,由纯林变为针阔混交林模式;在退化小叶杨林下栽乔改灌模式;“林苗一体化”模式。这四大闪烁着全局干部职工智慧光芒的“退化低效小叶杨改造”模式,使退化低效林变成针阔混交、乔灌结合,生长快、成林快,具有抵御病虫害能力的高效森林。科学推进沙区生态治理工程迈向复层森林群落稳固、防风固沙效益显著的高品质发展之路。

    杨树局靠绿色创新,在全省首开先河,整合土地、技术、苗木资源,科学实施的“林苗一体化”建设,是集中连片规模化推进沙区生态治理的重要载体,是林苗一体、场圃一家的粘合剂,是消化滞销苗木、储备森林资源的利器,更是在针阔混交、乔灌结合栽植模式下,不同种类的树木互相扶持、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促进森林生物链良性循环,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重头戏。杨树局在去年投入自有资金3000多万元启动“林苗一体化”建设,造林达3.8万亩,栽植苗木1000万株。今年又投入巨资深入推进工程建设。今春一季建成基地2.5万亩,栽植大规格苗木700万株,彰显了杨树局绿色创新的动人魅力。在金沙滩林场“林苗一体化”造林工地,从北京博览会引进的打坑机,一天可打坑1500个,以速度快、效益高、成本低的机械化造林特色成为“林苗一体化”建设的新亮点。“林苗一体化”建设以实现树种多样性,林分稳定性的提升,促进生态功能的发挥,种苗产业品质的提升。

     面积1万亩的薛家庄林场“林苗一体化”建设基地,去年栽植的30公分高的樟子松,与10多年生长的枝干昂扬挺拔的杨树、枝节张杨的油松,形成了疏密有致、错落有致的阶梯状布阵。道路两侧,桃树、杏树、李子树、枣树等经济树木期望着硕果累累的秋天,丁香、宿根花卉正孕育着花团锦簇的美丽。置身这层次分明、树种多样、色彩斑斓的美景中,松香弥漫,浸人心肺,让人心情舒畅。这片“林苗一体化”建设样板基地,以营造针阔混交,果树花卉点缀,植物良性循环的良好氛围,尽显森林面积、蓄积量、覆盖率、社会经济效益、景观“五增”的大精彩。更像是镶着花边的巨型“绿宝石”,吸引朔州市朔城区市民来此踏青、观赏、休闲。

     在“品牌战略”引导下,所打造的现代种苗业“升级版”,彰显林苗一体、场圃一家的内在张力,是晋北沙区生态治理的不竭源泉。

     种苗业是杨树局的传统支柱产业,更是沙区生态治理的基础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针阔混交大规格苗木为目标,实施品牌战略,靠品牌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靠精细化管理构筑质量效益型苗木产业系统,是使苗木产业提档升级、声名鹊起的根本,这成为杨树局领导班子的共识。杨树局把精细化管理浸透于各林场苗圃生产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促进苗木保质增效。在杨树局各林场,一处处对内适应晋北恶劣气候、立地条件,对外适应我省荒山面积广阔实际,内外兼修的现代化设施苗圃内,针对我省荒山造林实际培育的营养钵大苗、壮苗;针对通道绿化培育的树干笔直、树叶蓬勃的杨树、榆树、槐树苗;景观效果显著的白腊苗正茁壮生长。杨树局在去年培养2000万株营养钵大苗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2000万株,共4000万株大苗,实现由营养袋育苗向营养钵育苗转变。建成落阵营林场、金沙滩林场、科技中心和示范苗圃竹柳培育基地;薛家庄、李家河、九梁洼林场白腊培育基地;沿长城四林场河北杨培育基地;油坊林场白桦培育基地组成的四大阔叶树育苗基地。目前,杨树局设施苗圃总规模达到1.5万亩,苗木总量过亿株。全局种苗产业的“三大转变”显示出转型升级的大变革,有力推动种苗产业稳立全省种苗市场潮头。

    培育大规格营养钵针叶树苗,建立阔叶树苗基地和大地苗圃是杨树局落阵营林场的不变理念。林场通过调整苗木结构,品质上档次,品种多样化的苗圃面积已达1604亩。樟子松、油松、杜松、云杉、丁香、水腊、白腊等20多个品种3000多万株苗木,正在苗圃营养钵中享用肥水的滋养,积蓄能量。落阵营林场倍家造苗圃,是水、电、路设施齐备的现代化设施苗圃。由种子发育成的小苗露出浅绿色的嫩枝叶,随风摇曳。田埂上,工人们动作娴熟地将一棵棵小苗装入专门配置的营养袋中。经过浇水、锄草、打药,环环衔接紧密,项项精细操作,步骤标准的培养,一棵棵科技含量高的精品大苗枝叶茁壮地等待着大地的召唤。在落阵营林场小盐坊千亩阔叶树苗圃广阔的田畦中,浩浩荡荡的渠水缓缓流入阡陌纵横的“绿色摇篮”中。每年,苗圃扦插白腊、金白杨、竹柳苗达100万株,是由针叶树育苗转型为阔叶树育苗的典范。地处朔州市朔城区的薛家庄、李家河林场苗圃是晋北地区最大的白腊育苗基地,总规模达1000亩,正生机待发。这些特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精品”苗圃正源源不断地为晋北沙区生态治理和全省植树造林工程提供壮苗、精苗。杨树局苗木产业演绎出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作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晋北优质种苗聚集区”的大精彩。

    一棵苗木就是一个“绿色使者”,扎根在沙土地,生长出的是美好的未来。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杨树局务林人将以无私奉献的“绿色正能量”,推动全局步入建设林茂地沃、花果飘香美丽晋北,强局富场惠及职工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