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荒漠治理 >> 正文

守护好三江源这片圣洁的土地 玉树生态保护与建设纪实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5.08

  初春,行走在广袤的玉树大地,远处的雪山连绵不断,枯黄的草原虽然还缺乏生机,但潺潺的流水,已经将春天的信息传递到这片高天厚土上。三江源头,中华水塔;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从某种意义上讲,玉树就是青海的一个缩影。

  “在玉树,有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色——雪山、冰川、湖泊、草甸、森林,还有和谐、美丽、闲逸、宁静……我们要做的是守护好这片圣洁的土地。”玉树州委书记文国栋说。

  自觉扮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

  玉树藏族自治州土地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全境处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玉树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要积极担当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争取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中的示范区,自觉扮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在全省生态建设大格局中争取更大的地位和份量。”这是玉树州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鲜明立场,也是玉树州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

  这种共识也在本报采访组的实地采访中得到印证。

  “一头牦牛一年仅靠天然草场需要80多亩,以四只羊相当于一头牦牛为单位,一只羊一年能吃掉20多亩草场;一亩地种植芫根可以保证一头牦牛半年的饲料,也就是说种植两亩芫根可以保证一头牦牛一年的口粮。”4月22日,曲麻莱县县长尼玛扎西说起草场保护,给采访组算起一笔账。

  “治理黑土滩保护金土滩,用圈窝草场保护原始草场。”曲麻莱县加强草畜平衡,实施以草定畜,形成可持续的草畜关系,以集中、分散模式种植芫根、燕麦,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近五年,在黑土滩上种植披碱草101万亩,有效保护了天然草场,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发展。去年,全县14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实现收入240万元。今年计划达到19个,力争成熟一批发展一批。

  这仅仅是玉树州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一项举措。

  改善三江源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努力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这是玉树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科技培训项目——囊谦县黑陶生产基地,年轻的艺人围坐在工作台旁,聚精会神地制作黑陶,有的拉坯、有的修整、有的绘纹……石模、木锤、木刮、木针等制陶工具在他们的手里灵活自如。从事黑陶制作近10年的尼玛扎西每月增加收入4000元。和尼玛扎西一样,许许多多曾经靠放牧为生的牧民群众,为了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毅然放弃了传统的游牧生活,来到城镇,从事新的产业,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通过三江源科技培训扶持起来的称多县称文镇宋当村木材加厂年纯利润100多万元,仅支付农牧民工资达70万元。

  "玉树的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大局,玉树在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将不断巩固扩大保护和建设成果,全力以赴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升级版,以绿色感恩,用生态报国,努力建设好、保护好三江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文国栋说。

  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长江源区的治多索加,到澜沧江源的杂多扎曲、黄河流经的曲麻莱,湖泊美景再现、"黑颈鹤故乡"鸟类回归、草场单位草产量回升、高寒原始森林得到严格有效保护……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迈上了全新的征程。

  4月23日,狂风怒吼。在平均海拨4500米的称多县珍秦镇嘉塘草原,几乎见不到一个老鼠洞。说起三江源生态保护取得的成绩,称多县三江源办主任扎西求德如数家珍:"一期全县治理灭鼠889万亩。针对老鼠繁殖能力强,迁移速度快,小面积鼠害治理往往会出现反弹的状况,二期采取集中连片的灭鼠综合治理。仅去年珍秦镇一次性实施灭鼠治理12.31万公顷,效果非常明显。"

  长江源头--治多县,采挖虫草是当地牧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当然,草皮回填也是这里干部群众最关心、最头疼的一件大事。

  作为虫草主产区、治多县的东大门--立新乡,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办法:全乡3个村8个社都有环境管理员,乡、村签订生态环境保护合同,每家每户又与村鉴定目标责任书,违规必惩。

  在这个全州唯一的国家级精神文明乡镇,以生态保护、草原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等为主的8大内容31条村规民约可谓家喻户晓。

  在距县城15公里的治多县生态移民新村专业合作社7个养殖点之一的莫-牙养殖点,问及收入,牧民旦巴一脸喜悦。共放养牛羊1283头只,月工资1500元,加上奖金,一年收入达13多万元。旦巴说,比起以前的单打独斗,合作社即保护了草场,也增加了收入,一举两得。

  立新乡从原来人均牲畜近20头只,减少到现在人均不到7头只。责任区内植被覆盖较好,环境保护好的牧户给予奖励,引导、鼓励他们用制度规定约束行为规范。

  2012年,当地群众自愿以一只羊或2户一头牛(以一只羊为一股,一头牛相当于2.6个股)为股本,加入到治多县扶贫项目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当年实现分红。去年,合作社分红资金达60万元。

  从观望到自觉自愿,牧民群众实现增收的同时,保护了环境,转变了观念。目前,治多全县20个村,村村都有畜牧业合作社,全县达到了21家,牧民群众年人均收入4674元中畜牧业收入占到68%。

  保护环境首先要尊重环境。要转变落后的资源利用模式,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向大自然直接索取的就少了,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让“中华水塔”坚固又丰沛

  玉树三江源地区的草原植被覆盖度平均提高3.08个百分点;

  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20%增加到80%以上;

  境内湖泊面积逐年增加,卓乃湖高出地平线,形成了面积约一平方公里的新生湖;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000亩,封育三江源区湿地11250亩,荒漠化较为严重的治多县净减少沙化面积670600亩;

  玉树州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7.71亿元,占全省三江源投资75亿元的50%。一期22个规划项目中玉树就实施了16项。 ……

  深入玉树六县采访,一个个枯燥的数字在记者的眼前逐渐演化为生态建设的坚实成果。

  4月20日,站在海拔4200米的隆宝湿地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悠长的鸣叫声不停地"抢"着大家的镜头。湖面上依旧水天一色,蔚为壮观。斑头雁、赤麻鸭等水鸟追逐嬉戏。

  隆宝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三江源核心地带。保护区黑颈鹤由原来的22只增加到目前的216只,斑头雁由原来的800只增加到目前的10000只,鸟类种群由原来的31种增加到目前的61种,成效一年比一年明显。

  "在有22个检测点的湿地保护区,要完成一次巡护、检测需要三天,需每7至15天检测一次。并在6月隆宝候鸟繁殖季加大管护力度--鸟岛搭建帐篷24小时管护,以杜绝鸟蛋人为偷盗或流浪狗偷食。"刚刚退休的保护区管理员文德江措见证了这里的一切。

  经过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玉树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局部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呈现出了"增水、增草、增鸟、增收入、增和谐"的"五增"现象。玉树州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得到遏制,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十几天的玉树之行,我们感同身受:当地干部群众是这里最好的"守护神"。山林间的每一棵树、每一片绿,甚至每一只鸟,都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 回眸历程,承载着"中华水塔"重任的玉树,从未放慢过发展的脚步。

  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举足轻重",玉树人追逐着"生态效益优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并行的脚步,不断前行。

  玉树州三江源办主任明嘉说:"我们的环保任务艰巨而神圣,不仅仅是因为要在一个生物多样性突出、生态环境复杂且具有藏区特色的区域进行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享誉世界的'三江源'品牌。"

保护三江源,我们共同的责任

  玉树作为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在国家的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生态保护优先”的决策部署下,玉树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担当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不断开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新局面。

  行进在玉树广袤草原,聆听着玉树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曲的优美旋律,感知着新玉树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保护好大自然赐予的绿色财富,已经变成一种强大的动力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同知同感同奋进。

  绿色感恩,生态报国。浴火重生的新玉树正在自觉扮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以一颗感恩之心和实实在在的报恩之行,建设好、保护好三江源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是我们共同的生态屏障;保护三江源,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