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

泰州市启动“失独家庭关爱行动” 社会关爱点亮生活希望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 时间:2015.05.11

    日前,泰州市阳光心理服务中心带领市区16个失独家庭到麒麟湾生态园、口岸雕花楼等地游玩,让他们相互交流,放飞心灵。记者近日从泰州市阳光心理服务中心了解到,目前海陵区有400多个失独家庭,他们需要社会的共同关爱。

  每个失独家庭都有辛酸往事

  哀莫大于心死。失独家庭最大的痛苦是看不到未来和希望,用东康社区居民吉爱华的话说,就是“空洞感”。

  “失去女儿是永远的痛,没有什么打击比这个更大了。”吉爱华说,“一个人时常会想,我为谁工作?赚钱干什么?……总觉得生活没了奔头。白天可以说说笑笑,可夜深人静时,满脑子都是女儿的模样。”

  吉爱华的女儿14个半月时发了场高热,此后情况越来越严重,女儿身体开始变形,手抓不住东西,渐渐连痰都不会吐了。吉爱华夫妇带着女儿去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看病,可一直没有结果。

  有人劝吉爱华夫妇再要一个孩子,可他们没有这样做。“我们不想把爱从女儿身上抽走,生怕再有小孩自己会偏心。”吉爱华说,尽管想了不少办法,可女儿还是在19岁那年走了。

  东康社区居民孙颖超今年61岁,提及17年前儿子突然没了,她还沉浸在悲伤之中。

  1998年,孙颖超上高二的儿子会考结束后,跟着老师、同学去划船,意外溺水身亡。

  “活蹦乱跳的儿子突然没了,接到电话时,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孙颖超说,巨大的悲痛击垮了她和丈夫,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思想上一直转不过弯来,心里空荡荡的。

  难治愈的是内心伤痛

  活动当天,麒麟湾生态园牡丹盛开,风景如画,口岸雕花楼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不少前来游玩的市民,大家争相拍照留念。18个单亲失独家庭成员虽然也有这样难得放松的机会,但大家的心思似乎并没有放在逛景点上,大家谈得最多的话题还是离不开各自的家庭。大家小心地揭开自己的“伤疤”,讲述家庭遭遇的不幸,不少人谈到伤心处,泪水涟涟。

  “说实话,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心情很矛盾。”吉爱华说,既想参加,跟有相同经历的人交流,但提起往事,又是往伤口上撒盐,这么多年了,想走出来确实很难。

  失独家庭的伤痛常人难以理解,看到别人儿孙绕膝,他们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酸楚。

  “我们已经多年不看春节联欢晚会,看电视上人家子女回家过年,心里满是羡慕嫉妒恨。”孙颖超说,“年龄渐渐大了,跟人家一起聊天时,人家的话题离不开儿女的工作、生活、婚姻、家庭,而我们插不上话。”

  亲朋的关心给了孙颖超夫妇莫大的安慰。儿子去世后,孙颖超的同事李双英常陪她聊天解忧,每逢春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李双英的女儿总到孙颖超家登门看望。

  “现在有干儿子、干女儿,过节时送礼、寄贺卡,希望老了以后,社会能有失独家庭养老机构,让我们失独家庭成员一起生活。”吉爱华说,大家同病相怜,相互宽慰、相互照顾。

  单亲失独家庭需社会关爱

  “失去子女的伤痛是巨大的,而在与外界的接触中,子女的话题总会被不经意提起。”泰州市阳光心理服务中心理事长李如齐说,为了回避伤痛,失独老人往往会刻意地疏离人群,不与外界接触,甚至不愿踏出家门。

  据有关方面调查,海陵区单亲家庭有5000个左右,失独家庭400多个,涉及11000人左右。他们不论物质生活条件如何,其内心的痛苦都是常人无法理解和感受的。近年来,党和政府已开始对他们给予了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对失独家庭,政府每年都给他们一定的特扶补助费,但单亲家庭、失独家庭成员心理上的困境尚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比起经济上的扶持,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李如齐说,失独家庭面临着情感的煎熬,生活的孤苦、养老的窘迫,亟待社会更多关爱。失独老人有的害怕过年,有的不敢出门,有的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去年下半年以来,泰州市阳光心理服务中心启动关爱单亲、失独家庭成员关爱计划,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帮助他们,减少他们的心理痛苦。

  “今后我们将长期从心理上扶助失独老人,让失独老人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感受生活的美好。”李如齐说。(泰州晚报 记者 唐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