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经济建设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作者: 时间:2015.05.12
5月8日,在漯河市舞阳县召开的全省畜牧业发展现场会上传出利好消息:2014年,我省畜牧业化学需氧量75.88万吨、氨氮排放量5.41万吨,比2013年分别减少1.6%和3.4%,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得到了国家环保部的充分肯定。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生态畜牧业发展为全省畜禽养殖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生态畜牧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不仅推动了我省畜牧环境保护由传统农家肥自然处理方式向多学科综合治理、装备提升转变,也促进了各地单纯注重畜禽污染防治向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转变。 会议期间,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专访了省畜牧局局长宋虎振,以期对我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予以详细阐释。 记者:我省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总体情况如何?此次为什么要选择在漯河召开现场会? 宋虎振:发展生态畜牧业是个老话题,也是一项新课题。说它“老”,是因为我省在2008年就开始发酵床养猪、干清粪工艺等探索实践,2010年在沿黄8市开始了黄河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建设。说它“新”,是因为发展内涵得到了深化、理念外延得到了更新。 2007年以来,全省共利用各类项目资金23亿多元,对7500多家养殖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新建和改建标准化畜禽舍550多万平方米、粪污储存池97.7万立方米。全省投入使用的有机肥加工厂达116个,有机肥生产能力达413万吨;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439个,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32个。世行贷款8000万美元的生态畜牧业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13年以来,全省开展了生态畜牧业示范市示范县和示范场创建活动,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参与省级生态畜牧业示范场创建活动的养殖场已达231家,超出了预期目标任务。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服务、企业主体、合力推进”的生态畜牧业示范创建工作局面。 这次选择在漯河召开现场会也并非偶然。2013年,漯河市就把畜牧业生态建设工程列为全市“三农”工作的“四大工程”之一突出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予以扶持,市财政还投入2250万元,对通过验收的生态畜牧业示范场给予奖励,该市已初步形成了“互联互动、分级培育、同步推进、梯次提升”的良好格局,为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记者:我省生态畜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下一步将如何规划发展? 宋虎振: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四个河南”的战略任务,并将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和利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列入了各级有关部门的考核范围。 根据省里的战略部署,我们提出了以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为目标,依据环境容量和畜禽粪污防治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强粪污处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健康养殖、节约高效的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推动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生态化提升,加快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0年,全省基本形成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态畜牧业经济发展格局。 记者: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完成生态畜牧业既定的发展格局? 宋虎振: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生态畜牧业发展作为全省畜牧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来谋划。 同时,重点推广五种不同形式的农牧结合模式:一是优先推广就地消纳、就地利用模式;二是大力推广异地消纳、综合利用模式;三是因地制宜推广分散收集、集中处理利用模式;四是提倡区域配套、循环共生模式;五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推广生态放养、自然利用模式。 今年,每个省辖市至少要抓好一个生态畜牧业示范县,每个直管县(市)至少抓好一个生态畜牧业示范乡的创建工作,实行“一场一案”,确保完成省级示范场的创建任务。同时,各地要利用好畜牧业发展的各类资金,突出建设重点,积极争取国家新的扶持政策,重点支持示范市、示范县、示范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