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低碳节能 >> 正文

一水多用、绿色骑行 他们的生活方式很“绿色”

来源:姑苏晚报 作者: 时间:2015.06.05


本报记者高小花杭雷王嘉言摄影张健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从一水多用、绿色骑行、旧物兑换等一件件小事着手,苏城社区居民正越来越多的选择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昨天,记者走进这些社区居民的家庭,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采撷那些精彩的生活瞬间。巧手阿姨处处“低碳”

      平时出门都带块小手巾虎丘街道山塘社区的陈丽丽是社区居民中公认的环保明星,她以低碳生活为荣,她的四步节水招数不仅自己在家庭、亲戚中大力倡导,而且还在社区言传身教,成为了大家崇尚的时尚生活方式。陈阿姨家一年全年用水不超过40吨,她的的节水之道是一水多用,其节水四步骤即是将水按“淘米——洗菜——拖地——冲厕所”的流程,做到循环利用,不浪费每一滴水。就是用洗衣机洗洗衣服,所用的第一遍滤掉的肥皂水她也要收集起来,用来冲洗抽水马桶,第二、三遍的水则用来拖地,这样大大节省了用水量。现在这一节水的好办法,她还教会给了自己的媳妇。家里是处处节水,走出屋门的陈阿姨还身体力行积极倡导环保理念。

    陈丽丽一直认为,居住在苏州山塘街的人家是幸运和幸福的,七里山塘全国闻名,小桥流水、绿色盎然,环境优美,是人间天堂,而保护好人间天堂环境,是她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她注重保护山塘河水的水质,只要看到有人在河里洗刷马桶、拖把或者倾倒垃圾和污水的不文明行为,即使是亲戚朋友,她都会予以制止。

    陈丽丽是社区公认的环保明星,更在于她从小处节约。家中的水龙头多年前全部更换成节水龙头外,常用的电灯都采用了节能灯泡,平时家中人人都养成了随手关灯的好习惯,空调只有在盛夏时节才开启,冬天基本不使用。

      早在政府颁布限塑令前,陈阿姨家中就开始使用她自己缝制的购物袋了。她将做衣服剩下的化纤边角料经过缝制,做成各种规格的马甲袋;将旧的汗衫、棉内衣做成抹布和踏脚垫。因为手巧,陈阿姨还将呢料的边角料做成鞋垫、将旧的毛线织成鞋套、口罩、裤腰带等,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就是平时外出,她和老伴也都会采用步行方式,偶尔路途较远时就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车,这些在陈阿姨看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锻炼身体又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做了一个低碳人。平日出门时,陈阿姨的包上还总会系上一条小毛巾,流汗或者擦手都用它,避免使用一次性的纸巾。让村落回归秀丽面孔退休老人改行环保科研在苏州西北有一个叫蒋家沿的村落,因为拆迁,多年前,这里只有几幢老旧的房子,一条天然河道,早已被养猪场的污水和农村垃圾填埋,还有一座破旧的小桥。如果现在再到这个村落,人们几乎要怀疑是不是走错地方了——河道两侧芳草萋萋,水生植物与岸边树木相映成趣,站在桥头,2米多深的河水,清澈得能看见河底细碎的小石子。而这绿色清岸,归功于一位名叫马大蓥的老者。

     三四年前,怀揣梦想的马大蓥来到这里,一个人埋头乡野,重建传统江南小村。三年多时间里,他从建筑设计改行环保科研,致力用现代科技重现简朴生活的乐趣,也在追逐着他那一个绿水青山梦。“河水臭得不得了。”这是马大蓥对这个村子的第一印象。搬来后,马大蓥就先对污水进行了处理。当时,村民们都已全部搬迁,申请自来水没有批准,他就只能自己研发出一整套处理污水的循环系统。现代农村习惯将排泄物等重污水和日常使用排放的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混合排放,在马大蓥看来,这是造成村落周围水系污染的最大问题。原来能游泳的河道再也没人敢下水,清澈见底的河水终日散发恶臭。这几乎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现状。从中国航空部设计院退休后,马大蓥花了三年时间潜心学习相关的细菌学、生物学、农业学,从做建筑设计彻底改行为做环保科研,最终形成一整套国内都少有的传统农业循环大系统。

     在这套系统里,核心问题是将重污水和轻污水分开处理。考虑到节水问题,他自建了真空泵房,运用航空高铁上的真空抽水马桶处理重污水,节水能达90%以上。之后将重污水完全处理成生物肥还田和湿地生态。轻污水的处理相比要简单许多,目前,他正和大学合作轻污水的磷提取项目。在这一方天地里,马大蓥和员工们已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没有废物产生,所有的副产品都被充分循环利用,用的生物肥,喝的纯净水,还有用植物油和橄榄油做成的手工皂。

      现在,在马大蓥的苦心经营下,这里已成为一方秀美的江南小村。乡村有城市的底色,它不该回不去。现在,他更想将这里成为一个样本,期盼更多的江南村落回到曾经的秀丽。用厨余垃圾自制“洗洁精”与环境友善相处从细微小事做起

    在南门路上,一位私家车主刘先生告诉记者:“往车窗外乱扔垃圾或吐痰实在是不文明的行为。除了影响环境卫生外,还可能砸到路人,清洁工或者旁边的车子,造成危险。”刘先生介绍,他自己从开车伊始,就已经养成习惯,在车上准备好烟灰缸和塑料袋,用来装烟头和其他车内垃圾。

     随后记者来到南环新村,今年55岁的韩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家洗碗从来都不用洗洁精,自己做的酵素就能把餐具洗干净。”韩女士介绍说,一般常用的洗洁精使用之后造成的废水不但会影响水质,而且可能在餐具上留下化学物质,影响身体健康。几年前,韩女士得知了环保的重要性,从此就开始自己做酵素,用作洗剂。“利用厨余垃圾就可以做酵素,只要把果皮、废菜叶全部收集起来,根据比例加入红糖和水,再放进密封塑料瓶子里发酵即可。一般发酵的周期需要三个月。”韩女士介绍说:“自己做的酵素去油污、除臭效果很好,关键是它天然、健康。”

    除此之外,韩女士还有许多环保小习惯,比如,去菜市场买菜,她会记得自带环保购物袋,将家庭垃圾分好类别,投入小区的分类垃圾筒,不用一次性的物品,减少居室垃圾等等。

    昨天上午9点半,在姑苏69阁广场,胥江街道“践行绿色生活”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也正式启动。在昨天的活动现场,来自胥江街道100余名环保志愿者用“绿色骑行”的方式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现场,还通过环保小剧场演出来宣传绿色生活方式,设置环保投诉咨询台接受居民的咨询和投诉。最受居民欢迎的还是利用闲置物品进行的物物交换活动。今年79岁的陈永才,喜欢养花做盆景,昨天他拿出了自己的绿色植物参加物物交换活动。此外,不少社区居民还带着自己的旧衣服到现场换取绿色多肉植物。

        把今年“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践行绿色生活”,旨在呼吁人人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减少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和铺张浪费现象,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但是不少人还认为,环境保护跟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不过胥江新村71岁老人刘峰可不这么认为,刘老伯平时出行都是骑自行车,他还有许多生活小习惯:使用节能灯、少用空调多开窗、使用节水型洁具、少喝瓶装饮料、外出用餐自备餐具、购物使用布袋子等。“我们能做到少扔一节电池、多捡一次垃圾等细微小事。这些小事汇集起来的力量,将让我们重新拥有蓝天碧水。”刘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