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保护 >> 正文

美丽生态促进绿色崛起

来源:巴中在线 作者: 时间:2015.06.29

——南江县纵深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纪实
  街道整洁,车行有序,一个个生态公园游人如织,仿佛入画里;绿荫蔽日,鱼跃碧水,一处处滨河靓景令人陶醉,流连忘返似仙境…………“南江突出地域特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各项基本条件和指标全部达到省级生态县建设标准。”近日,省级生态验收组成员在南江现场检查后一致同意南江县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成为我市首个省级生态县。
  生态立县战略引领打造南江特色
  “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生产力,还是一种吸引力,更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南江县委书记刘凯如是说。
  南江县将省级生态县创建作为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成立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谋划生态县建设,设置了专门的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生态县创建工作。同时,各乡镇、各县级相关部门指派专人专职负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聘请多家科研院所和知名专家参与,编制了县域经济发展、生态县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十二五”环境保护等规划,明确南江发展定位,制定了《南江县生态县建设实施方案》,将生态县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48个乡镇和21个县级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将生态县建设指标作为对各单位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各乡镇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采取“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加大本级配套、吸纳社会投入”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截至目前,共投入生态建设和保护资金5.84亿元,其中生态功能区转移资金9400万元,本级财政配套1.85亿元,通过BOT等方式吸纳社会投入3.05亿元,有力地保障了生态县建设的资金需求。
  转型升级生态产业实现绿色GDP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我们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但我们也绝不能认为限制开发就是不发展,从而裹足不前。”这是南江县委书记刘凯、县长李善君逢会必讲的内容。为此,南江县始终突出生态空间管控、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化培育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南江县逐步淘汰影响生态环境的落后产能,优先发展生态环保高效节能的产业。先后关停乐坝水泥厂、中嘴火电厂等污染企业13家,关闭9万吨以下小煤窑9家。大力引进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企业,先后有汽车零配件、环永农业等多个环保型工业项目落户南江。按照“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管理集成”的思路,建成工业“一园三区”10平方公里,目前,入驻企业23家,其中有大明食品厂、黄羊加工、光雾米业等退城入园企业6家。借助农村产权改革,通过租赁、交易等方式流转土地,促进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扩大南江黄羊、富硒茶、金银花等特色产业规模,做大做强“绿色、有机、富硒”的生态农业品牌。全县共建成8个万亩特色产业园,辐射带动建成10个千亩特色产业园,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1.9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75万亩、有机食品基地9500亩。金银花、核桃、茶叶等57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成功申报15家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企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已达11.03亿元。
  同时,将旅游开发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相结合,突出景区的原始性、自然性和朴实性,大力打造“光雾山美丽乡村”品牌,着力构建“一山(光雾山)一水(红鱼洞水库)一城(县城)十镇(2个重点镇8特色镇)”的旅游格局。2014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总量突破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36.4%。
  绿色崛起筑建秦巴腹地山水生态名城
  “严格按照‘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完善县域环保体系,加大污染防控力度,力争把环境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县环保局局长张林说。
  该县坚持所有项目必须符合生态保护标准、必须是生态文明项目、必须是可持续发展项目“三个必须”的环保评估制度,对每一个新上项目进行反复论证,严把项目规划审批关。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原则,严格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切实落实企业责任,每年同各乡镇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落实到乡镇,明确到具体人员。划定48个乡镇7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科学设置河道砂石禁采区、可采区和河道两旁的禁止发展区域,取缔关闭沙石场29个;建成日处理污水1万吨的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13%;建成元潭、下两、沙河等乡镇污水处理厂(站)8个,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0.47%;累计实施退耕还林23.5万亩、天然林保护287万亩,建成道路森林长廊146公里,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9%;建设冬囤水田5万亩,完成河道生态修复14公里,治理重大地质灾害23处、水土流失23.5平方公里,生态修复废弃矿山12处。全县共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37处,有效解决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安全饮水率达70%;建设卫生厕所7.26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6.45%,先后建成县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六馆一院”,设立乡镇图书站52个、文化大院10个、农家书屋48个,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多渠道多途径普及环保知识。畅通“12369”信息平台,严格执行环保投诉热线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调查处理噪声扰民、环境污染等群众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2009年被评为全省绿色大县,2013年被授予全省环境保护模范县。
  同时,该县以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三级同创”为载体,全面加强生态细胞建设,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27个、市级生态乡镇48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村8个、市级生态村180个,省级农业生态园区4个。重点打造正直镇花桥村、沙河镇红光村、红光乡黑池村等25个不同类型的休闲、山林、旅游生态文明示范村,辐射带动130个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建成省级生态家园2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