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荒漠治理 >> 正文

新疆民企沙海淘“金” 平均每年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超690万亩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时间:2015.07.07

昔日的不毛之地,正成为淘“金”宝地。
  2008年,商人付廷秀在阿克苏拿下1万亩沙化地,种植核桃、红枣、苹果等林果。2011年,经过考察后,他又投资1.2亿元,在和田拿下了10万亩沙化地,除种植核桃、红枣、苹果之外,还引进了油莎豆和四翅滨藜,种植几年四翅滨藜后,土壤可直接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
  而今,57岁的付廷秀开始从自己种下的“绿色银行”中取出钱来。现在他一年沙漠产业的产值达2000多万元,并以30%的速度增长。在民企进军沙漠的背后,是新疆沙漠化土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及沙产业链不断延伸。
  来自新疆防沙治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近4年来,新疆非公有制企业完成造林面积33.28万公顷,占造林总面积的50.67%,非公有制企业累计投资约40亿元,年治理沙化土地面积超690万亩。
  在沙产业无人问津之时,治理荒漠化主要由政府主导。现在,更多付廷秀这样的民企经营者加入了淘“金”之旅。2014年新疆防沙治沙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新疆每年沙产业总产值近41.7亿元。
  当初选择了在新疆沙漠淘金,付廷秀感到“很庆幸”。他说,到新疆之后,看到了防沙治沙和经济的结合点,就拿种植林果来说,其产值远高于内地种植其它农作物,更重要的是,新疆各地政府在防沙治沙方面决心很大,并通过政策扶持,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加入防沙治沙行列。
  目前,新疆沙产业已形成产业链条。沙棘、梭梭、罗布麻等土著灌木,耐旱,根系发达,是大漠锁沙的王牌军。从2009年起,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把沙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当地技术人员摸索在梭梭根部接种大芸。沙生植物的成功套种,使民营企业参与治沙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愈发高涨。目前已有7家民营企业正式进驻沙漠,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两亿元,且末县在沙漠边缘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且末县河东治沙基地试种了红枣、枸杞、甘草、沙棘、沙漠玫瑰等经济作物5200亩,人工接种梭梭、大芸总面积达到2万亩。
  自治区防沙治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疆已初步形成了以灌草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等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开发出了饲料、药品、保健品等一大批沙产业产品,并带动了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沙产业链不断延长,产值不断增加。目前,新疆有沙产业深加工企业93家,年加工能力118万吨,年总产值34.5亿元;从事沙区特色旅游的企业达61家,年总产值0.9亿元。
  记者从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了解到,因为企业发力沙漠淘金,“沙漠公路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技术”“吐鲁番治沙站西缘灌木防风固沙经济林带建设与示范”等科研成果被迅速转化。(记者  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