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持续推生态文明建设 让浓浓绿意多些再多些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7.09
雨后的安顺,纯净的蓝天,经过洗涤的树叶绿得愈发惹人心动。从北京来旅游的覃棋拿着手机一刻没闲着。“我用贵州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刷朋友圈,和朋友们分享这份令人心动的绿意。”这份绿意,源自安顺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铸就“生态美、百姓富”宜居家园的决心和实干。懂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站在北盘江岸的山顶上俯瞰关岭自治县板贵乡峡谷村,满眼皆是石头。这里地形陡峭、地势起伏大,土壤贫瘠,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是我省石漠化治理的主战场。但是,走进山腰会发现石缝中的花椒树被一坨坨花椒压弯了腰,满坡的火龙果园为石山披上了绿装,这个曾经石漠化严重的地方,逐渐变成了优质经果林地带。
2008年,关岭开始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发展以火龙果、花椒为主的绿色产业,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现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曾经石旮旯里的贫困日子、几千个日夜埋头治理的艰苦道路,让安顺的干部群众更加深刻体会到,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近年来,安顺市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金刺梨、火龙果、花椒等特色经济林产品。
如今,安顺市金刺梨种植面积达19万亩,产值超3亿元,带动4万农户参与种植;紫云自治县成功打造了县城至格凸河景区精品葡萄观光产业带……这些产业带的建成,有效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爱绿 造林添景建设园林城市
夜幕下的虹山湖,红的黄的绿的灯光映射在树林里、倒影在湖面上。
每天晚上到湖边走一走,已经成了袁老伯一家人的生活习惯,“以前这里路不好,灯也没几个,湖水还发臭,晚上的娱乐项目就是窝在家里打麻将。现在好了,吃了饭出来走一走,一家人聊聊天增进了感情还锻炼了身体。”
建设山体公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是安顺市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充分利用山体自然景观和森林资源优势,在城区建设山体公园,融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为一体,是安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创新举措。完成中心城区山体公园建设2个,小型游园建设7个,新增公共绿地面积90万平方米。
2014年,安顺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安顺市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一二三”工程,完成营造林建设33.78万亩,任务完成率100%;完成县乡村造林绿化17.66万亩,完成率100%;完成沪昆沿线造林3.37万亩,完成率100%。
“3个100%”是安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贯彻落实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的结果,也将助推安顺达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
护绿 环境执法守护碧水蓝天
今年3月,关岭自治县新铺乡大盘江村民集体上访,反映落秧河河水呈乳白色状态,落秧河是大盘江村民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水源,水质受到污染将严重影响村民的人畜饮水安全。
关岭县检察院获知信息后,迅速联合县环保局到新铺乡开展调查,发现在建沪昆高铁大独山隧道二号横洞在施工中未经处理即将大量泥浆直接排入落秧河及大盘江内。县检察院立即向县环保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要求工程队及其上级管理部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被污染河水。
这是安顺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强化法律监督,督促县环保局执行新《环保法》的一起环境污染行政执法案件。
为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司法监督力度,安顺市检察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结合“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和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力量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犯罪行动,全市两级检察院均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检察机构,深入查处破坏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犯罪。
截至2014年底,安顺市检察院批准逮捕非法采矿、滥伐林木等案件14件21人,提起公诉25件37人,监督立案2件3人,立案查处渎职犯罪人,加强对安顺市244家人工水晶厂关停整治活动的监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保护碧水蓝天。本报记者 方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