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忆忠魂 寻访休宁红色记忆
来源:黄山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5.07.09
“横江率水党旗猎,白岳六股忠魂谱。你追我赶立潮头,养生福地莺歌舞。”这是一首描绘休宁的诗篇,提到的忠魂谱涉及这块沃土上的红色印记。从中共闽浙皖赣省委到中共皖浙赣省委,红色浪潮以燎原之势席卷这里,无数仁人志士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走进石屋坑
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石屋坑组是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所在地,这里群山环抱、三省交界。1933年4月,方志敏带领皖南红军独立团在此开展工作。因群众基础好,这里成了红军常驻地。石屋坑村仅有36户98人,为掩护红军,老百姓冒死援救。在敌人清剿中,全村有7人献出生命,20余人被抓坐牢,石屋坑成为皖南山区有名的“支红村”。
在石屋坑村内依然能看到当年红军战斗、生活的痕迹,许多珍贵文物保存完好。汪村镇专武部长告诉记者,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1998年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山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黄山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驻军某部中心组学习实践基地,休宁县首个干部党性教育基地。
拜谒六股尖烈士陵园
与石屋坑相隔十几公里的六股尖无名烈士陵园位于鹤城乡新安源村。1935年12月,由熊刚、刘毓标率领的皖南红军独立团在江西境内遭国民党围剿,被迫转移。在从江西鄣公山经六股尖山脉到鹤城一带途中,翻越六股尖时遭遇暴风雪,饥寒交迫,30多名不知姓名的官兵被活活冻饿死在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上,或立或躺,有些怒目圆睁,手中紧握钢枪。来年开春后,英烈们的尸骨被当地百姓悄悄掩埋。
2001年5月,休宁县政府决定在鹤城乡六股尖山脚下的冯村村头修建无名烈士纪念碑,并将碑址选在1936年牺牲的中共四门区委书记花机关及区委委员余茂兴、谢兆先等3名革命烈士的墓后。2006年10月,六股尖无名烈士陵园被黄山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整个烈士纪念陵园为青砖地面、粉墙黛瓦马头墙、徽式回廊式结构。回廊和甬道的宽度统一设计为1.935米,广场台阶距烈士墓19.35米,寓意1935年。纪念碑整体以块石垒成并镶嵌大理石碑面,主体高度达8米。纪念碑前扩建2400平方米广场,新建碑前文化墙。在烈士陵园正门树立青石牌坊,聘请当地知情人士为前来祭拜的游人介绍先烈事迹。无名烈士纪念碑建成以来,每年接待人数近万人次。
游人纷至红色沃土
在休宁,六股尖红军医院、红军棚、战壕,板桥乡梓坞革命老区,张振英故居等红色旅游点游人纷至,红色沃土上,一大批红色印记逐渐被挖掘和重新整理,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这片红色沃土,感悟红色精神,接受红色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