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红色教育 >> 正文

通化:一直铭刻在天然氧吧中的红色记忆

来源:大连日报 作者: 时间:2015.07.15


    重走抗联路 铭史看振兴

    通化市

         通化市是东北三省四市党报“重走抗联路 铭史看振兴”吉林省之行的第二站,其位于吉林省西南部长白山山区,南与朝鲜隔江相望,西与辽宁省的丹东等市相邻,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腹地,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通化生态环境优良,境内有大小河流千余条,浑江穿城而过,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山城相融,山水相依,是一座天然的生态氧吧。

         通化是抗联的主要根据地之一,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已被纳入到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中。在通化,采访团走访了杨靖宇烈士陵园、东岔抗日根据地遗址、抗联山洞军校。

         1

         父子两代人的

         守护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采访团来到通化市靖宇路杨靖宇烈士陵园的时候,恰逢“七一”党的生日。陵园里不时可以看到鲜艳的党旗,可以听到那铮铮的入党誓言。在刚宣完誓的通化制药厂职工队伍里拉过一位青年询问,原来通化人每年到这里入党宣誓、瞻仰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随后采访团为杨靖宇敬献花篮时的排队等候,也见证了人们对杨靖宇烈士的深厚感情。

         在鲜花和翠柏中,一位身穿戎装、胸前挂着勋章、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引起了采访团的注意。老人名叫徐振明,今年已是90岁高龄,尽管身体不太好,但老人思路清晰,言语清楚。据老人介绍,杨靖宇烈士陵园建于1957年,1958年将军的遗首和遗骨对接合葬于此,也就是这一年,从部队转业的徐振明推掉了其他待遇更好的选择,成为了杨靖宇烈士陵园管理所第一任所长。“我参军的时候16岁,一到部队就听说了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当时就深受感动,正是在杨靖宇精神的鼓舞下,让我也成为了一名战斗英雄。在转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里,能为杨靖宇将军守陵是我的光荣,我要让后辈们都知道杨靖宇的故事,让他们能感受到革命前辈的精神”。

         1980年徐振明离休的时候,将这个光荣的任务传给了自己的长子徐永军。“那时候,我只有18岁,本来可以当一个让人羡慕的技术工人,可是父亲给我下了死命令,‘这个任务你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就这样35年过去了,我早已明白了,父亲交给我的这份责任和光荣。”徐永军说,“现在我一天不来转悠一下浑身都难受,陵园里每棵树下长什么草,出什么蘑菇我都一清二楚”。

         当记者感叹陵园里人多的时候,徐永军笑了,“这还算人多?你还没看昨天和前天呢,园里的人都满了。现在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是一年比一年多,这几年我们每年的接待人数都有四五十万人次”。

         57年时间里,父子俩带领着员工,将原本光秃秃的荒山,治理成今天的绿树成荫;57年时间里,父子俩见证了陵园里的点滴变化;57年时间里,父子俩将杨靖宇精神传递给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2

         抗日期间抗联团级以上干部牺牲127人

         在东北军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有成千上万的烈士为国捐躯,他们牺牲的时候,没有享受过鸣枪礼的待遇。在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14支举向空中的步枪雕塑,这是东北军民14年光辉历程的象征,也是后辈们在向抗联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50米长、4.1米宽、2000多个人物,据讲解员说,这是中国最大、人物最多的水墨壁画,在纪念馆里,这幅壁画带来的不仅仅是画幅的震撼。虽然对于东北军民14年的艰苦斗争来说,这幅画还远远不够,但在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可刚笔下反映的那东北军民不屈的斗争气势,那奋勇杀敌的热血场面,仍然让人感觉气冲霄汉、热血沸腾。

         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让记者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尤其是最后那写满一面墙的“抗战时期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团以上烈士名单”,让记者深深地鞠上一躬。仔细地数了数,名单上一共有127人,其中军级干部34名、师级干部50名、团级干部43名。仅团级以上就牺牲了127人,可以想见当年抗联将士斗争的英勇与惨烈……

         3

         石碑和棋盘的故事

         踏访完杨靖宇烈士陵园,采访团一行来到了通化之行的第二站——集安市清河镇。因山路难走,在镇政府,采访团一行换上了当地农民的“皮卡”,一路颠簸直奔东岔村的抗日根据地遗址而去。

         当地的司机大哥很健谈,一路为我们介绍着周围的景色,“不要看我们这房子不咋地,可我们兜里有钱,这里可是全国最大的人参种植基地,还有养殖林蛙的,谁家都不少挣。”在司机大哥的指点下,才知道原来沿路随处可见的塑料大棚,里面种植的都是人参。“虽然我们生活富裕了,可我们从来不敢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抗联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在东岔村的沟口立着一块石碑,正面写着“抗日英雄万古流芳”,背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了,记者用手摸索,才知道这块碑是1983年5月立的。清河镇宣传委员焦绪波告诉记者,当年这块碑是用马拉爬犁运过来的,当时山上根本没有路,所以只能运到沟口。焦绪波指了指山上,那边还有两块碑,是最近几年立的。果然在上山的途中又陆续看到了两块石碑,一块是2013年立的“东岔抗日根据地遗址”纪念碑,一块是2012年立的“长岗战斗纪念碑”。但这两块石碑还不是最后的目的地,因为现在路只通到这里。焦绪波又指了指山里,“长岗战斗遗址还要再往里走十几公里,不过通过我们的努力,下次你们再来,就能看到那里的第四块石碑了”。

         这些石碑旁,摆放着不知道是谁献上的鲜花,正像司机大哥说的——人民没有忘记!

         穿过沟里潺潺的溪水,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抗联棋盘石”了。山间不时能看到工人劳作的身影,焦绪波说,这里正在开发红色旅游景区,预计两年后将对外开放。

         “抗联棋盘石”其实很简单,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一个不大的格子棋盘,还刻着“抗联棋盘”、“五月柱大山”、“天下太平”等字样,经过考证,战士们字迹稚拙,误把“驻”字刻成“柱”字。“棋盘石”并不起眼,当地人称其为“棋盘坨子”。但焦绪波介绍:“此处的棋盘是东北抗联史上唯一一处当年抗联战士留下的石刻,非常珍贵。从这处石刻可以看出,由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联部队不仅是一支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的部队,也是一支善于学习、拥有自己的文化生活的部队。当时抗联战士们学文化、学唱歌、搞文艺活动,这块棋盘石,就是当年战士们文艺活动的见证”。

         简单的“棋盘石”见证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而“天下太平”记录了抗联战士朴素的心愿。时空转换,现在需要我们做的就是铭记这段历史,去维护这个朴素的心愿。

4

         隐藏在溶洞里的抗联军校

         集安市榆林镇治安村以天然溶洞景观而闻名,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这里溶洞景观甚为奇特,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壁流石、石幔、石帐随处可见。据榆林镇文化站站长丛培仁介绍,这里超过74米长的溶洞就有8条,而抗联军校遗址就是其中的一条。

         丛培仁的姥爷参加过抗联,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的他,早在1990年就对当地的抗联历史产生了兴趣,经过多方考证,他找到了这座隐藏在溶洞里的抗联军校。

         溶洞长74米、最宽处14米,洞里面漆黑一片,记者借助着微弱的手机屏幕亮光,摸索着前行。突然,山洞里飞出了几只蝙蝠,让大家吓了一跳。“不用害怕,这个洞当地人又叫‘蝙蝠洞’,当年战士们为了担心敌人发现,就摸黑在里面上课,看看周围的这些石头,大点的就是战士们的课桌,小点的就是座椅。”听丛培仁讲,1935年9月,杨靖宇从河南来到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时,只有200余名战士。为了壮大革命队伍,杨靖宇广泛吸收民众、有志之士组成抗联部队。由于部队成员素质参差不齐,为培养优秀抗联战士,杨靖宇在这个山洞建立了抗联军校。1937年抗联第一军一期191名战士在这里聆听了参谋长杨俊恒讲的党课、军事课。此后3年时间里,在战斗空闲时,军校开展了6轮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抗联战士和干部。当年丛培仁的姥爷就在这里听过课。

         事实上,像这样写满故事的山洞,在村子里还有很多。丛培仁告诉记者,目前,他已经完成了各大山洞的实地踏查,并设计了一套红色旅游开发方案。他希望通过更为系统地开发,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我们有责任让年轻的一代,在身临其境中铭记这段血泪史,并传承抗联精神。”丛培仁说。

         1.行进在抗联路上的采访团。贾春文 摄

         2.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里的水墨壁画。

         3.抗战时期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团以上烈士名单。

         4.徐振明、徐永军父子。

         5.采访团为杨靖宇敬献花篮。贾春文 摄

         6.“东岔抗日根据地遗址”纪念碑。贾春文 摄

         7.隐藏在溶洞里的抗联军校遗址。贾春文 摄

          集安真是“东北小江南”

       一进通化地区,沿路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的葡萄园,不愧有葡萄酒之乡的美誉,其实通化并不仅仅是大家所熟知的葡萄酒之乡,通化与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四川的峨眉山并称中国“三大天然药库”,通化大米曾为宫廷御用,故有“贡米”之称。中国中药之乡、人参之乡、优质大米之乡、滑雪之乡……通化的称号实在太多了,然而我们今天想聊的是隶属于通化的县级市集安。

     集安是一座旅游城市,小城不大,人口只有20多万,但却有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鸭绿江风景区、云峰湖风景旅游度假区等多处国家级景区,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

      傍晚采访团到达集安的时候,吹着鸭绿江畔凉凉的晚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洁净整齐的街道,卸下了一天的疲惫。漫步街头,远处霓虹闪烁的喷泉下,跳广场舞的人群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见过跳广场舞的,但规模这么大的记者还真没见过,记者目测了一下,宽敞的中心广场上,足有1000多人在随着音乐起舞。跳舞的人群中不仅有大爷、大妈,还有不少年轻人,他们共同的特点并不是那整齐的动作,而是脸上洋溢的安逸和幸福。队伍边上一位小伙儿自豪地告诉记者,很多权威调查都对集安人的幸福指数给了很高的评分,而广场舞还申请过世界吉尼斯纪录呢!

       看着幸福的人群,高兴的不仅是采访团的记者,一直随行采访的杨靖宇之孙马继民发出了感叹:“看到抗联战士当年战斗的地方,如今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我真的替爷爷及那些抗联战士们感到欣慰”。(文/图 记者车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