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留住乡愁 留住美
来源:贵州文明网 作者: 时间:2015.09.25
9月22日,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理论研讨会在安顺举行,会议就丰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内涵,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水平进行讨论研究。“四在农家”是贵州省在“三农”工作中创造的成功做法,也是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2001年,余庆县面对农民群众“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热切愿望,因势利导地在广大农村开始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并在全省迅速推广。14年来,通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贵州广大农村已是旧貌换新颜。
研讨会提出在下一步的创建工作中,全省要充实“富在农家”的内涵,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乡风民风,充实“学在农家”的内涵,继续发挥道德讲堂积极作用,让农民精神美起来。围绕实现同步小康、身心健康,充实“乐在农家”的内涵,整合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资源,让农民心情乐起来。要充实“美在农家”的内涵,加强规划管理,美化绿化亮化村庄,让人居环境美起来。
贵州各地将遵循研讨会上的指导思想,继续在三农工作中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结合实际、不断创新,通过大力推进实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中提高幸福指数。
贵阳市:培育新农民 倡导新风尚 建设新环境 发展新文化
贵阳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这次研讨会精神,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守保护生态的底线思维,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导美丽乡村建设,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努力做到慎砍树、不占田、少占房,保留居民建筑特色和自然风貌;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继续以规划为引领,统筹各区(市、县)加强对乡镇、村级层面的规划指导,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风格;强化建设的规范标准,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的宣传和执行,依据标准细化贵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规程,着力在规范贵阳市美丽乡村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贵阳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平和层次;加强产业的支撑能力,贵阳市将结合各区(市、县)实际,因地制宜、一村一业、一乡一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贵阳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继续做好表率,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把“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三个最大化的效益发挥出来,把“经济实力强、生态环境好、幸福指数高”的目标统一起来,努力打造美丽乡村贵阳升级版。
普定县:以点带面 结合地域 分类创建
普定县将继续坚持以结合地域实际的思想,对村庄进行分类创建。一是普及推广型。结合县内各乡镇实际情况,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乡镇以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全面开展普及型“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依托精准扶贫,全面带动群众致富,以民族文化提升推进学和乐,以干净、整洁的乡村原风貌展现乡村的美;在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乡镇探索开展全面推开基础设施全覆盖,农村垃圾实现村收集、乡清运的创建模式,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二是产业带动型。重点以产业发展推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对示范村先培育产业,产业成熟一个就重点创建一个。三是品牌效应型。围绕茶园村寨创建,形成品牌拉动,助推农旅结合的示范精品。四是全民参股型。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创建模式,采取“五股”的方式分配未来发展旅游产业产生的全部纯收入,确保广大村民能够享受到乡村旅游开发带来的效益,享受“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带来的成果。五股具体为:人头股、土地股、“笑益”股、孝亲股、发展股。
平坝区:“五朵金花”助推美丽乡村创建
在下一步创建工作中平坝要求全区上下鼓足干劲、再接再厉,用“五朵金花”助推美丽乡村创建。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同旅游业转型发展工作有机融合,按照“面上统筹,点上出彩”的思路,充分挖掘屯堡文化、清真美食文化、民间文化三张文化名片优势,整体包装,串联开发,着力打造以天龙屯堡为核心的西线文化景区旅游,突出抓好邢江河、斯拉河开发建设,形成以“两河”为核心的北线和南线自然风光旅游,集中力量打造以小河湾为样板的东线乡村休闲旅游,加快打造小河湾休闲旅游村、天龙屯堡景区、白水龙国际温泉度假村、平坝奥林匹克主题公园、邢江河生态休闲度假区“五朵金花”,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以文化景区旅游、自然风光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实现“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与旅游业转型发展双促进,提质增效。
镇宁县:统筹规划 因地制宜 示范带动
通过研讨会后,镇宁将继续坚持“富”字当头,推动富民工程。根据各乡(镇)、各村的实际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夯实美丽乡村物质基础。围绕“学在农家”,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围绕“乐在农家”,进一步创造“乐”的条件。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推动广播电视网络村村通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扶持组建村级文化宣传队伍,深入挖掘农村花灯、地戏、山歌等民间艺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围绕“美在农家”,进一步打造“美”的环境。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月查、季评、年终排位”为推动机制,以美丽乡村示范点为切入口,以“治八乱” 为工作重点,下大力气治理城镇、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工作,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强调治污美化工作,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构建和谐美丽家园。
紫云县:注重多元融合 建设美丽乡村
紫云将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全面提升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水平。紫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将融合现有的生态条件和民族文化,依附乡村特有的山水、产业、农耕、乡土建筑等资源进行提炼和定位。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对农村环境“洗脸”、农业产业“洗牌”、农民素质“洗礼”,促进乡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创建“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的美丽乡村。以“治八乱”为创建工作重点,大力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村庄环境管理方面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融入特色产业,打造生态乡村。坚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条红线,教育宣传引导农民理解、接受核心价值观,并不断转化成为自觉追求和行动,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在各村凝聚起向上向善向美的强大村头正能量,让美德在人人心里落地生根。
贵州的“四在农家”创建工作,注重“内外兼修”,环境美与心灵美并重,既改善了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又大幅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将过去一个个脏乱差的落后村庄,逐渐改变成洁整美的新时代农村,而各地更是因势利导,在不断的摸索中尝试创新,结合中央各项惠农措施有的放矢的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守住生态发展的底线,让更多人望得见乡愁。(赵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