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持续发展 >> 正文

莫让农村污染成为真正的“乡愁”

来源:荆楚网 作者: 时间:2016.02.26

         农村污染的治理关系到中国9亿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也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农村人口达到91960多万人,人口分散,农村污染难以集中处理。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人民群众对环境的焦虑和不满越来越突出。(2月24日澎湃新闻网)
         一方面,效益偏低的传统有机农业生产方式被遗弃,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肥料不再使用,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增量;一方面,化肥、农药等高残留、高污染的化学品,以及难降解的农膜大规模使用,这些成为农村污染的罪魁祸首;另一方面,物质消费水平的提升、环境卫生观念水平低以及公共服务在农村地区的缺失所造成的固体生活垃圾无序扩散在某地农村地区日趋严重;还有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废水、固体垃圾、废气越来越多的向周边农村地区转移也是农民们心中的无奈之痛。
         农村是很多国人心底深处记忆和情结的归属,是他们的故乡和心灵的家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清水秀、天蓝草绿、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广袤农村一直是文人笔下诗意栖居、安放“乡愁之所。不知何时或者或许终有一日,当农村在污染与被污染的路途之上越走越远,青山不在、绿水难觅,我们的“乡愁”该往何处安放?农业进步了,农村发展了,农民富裕了,也就是说当绝大多数农民已经不再为生存问题担忧之时,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确不知何时开始,正在成为另一种“乡愁”。
农村污染的改善离不开当地政府常态化的高度关注和真正重视。俗话说,“七个老人八颗牙,人人都是白头发”。“三留”问题,尤其是农村多半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常年驻村的问题,是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途中的一大障碍。很难想象,我们可以把“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等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压在老人和孩子身上。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这个问题,还需要各地政府基于本地实际,从宏观大局的角度上给于充分重视和整体把握,在从计划、治理、监督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化上,以及在污染源控制、企业引导、百姓引领上下足功夫。
         农村污染的改善离不开全体农村居民环境卫生保护维护意识的提升。政府可以在宏观层面整体把控,但若在农村污染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操作层面,农村常住居民无疑应该是主体。于是,若是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地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就要在旨在提升农村居民整体素养的宣传和培训上下足功夫,从而让农村常住居民成为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成为积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坚决同污染农村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的主力军,成为乡村美丽家园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