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荒漠化治理的引领者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时间:2017.10.09
作为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一直致力于应对荒漠化挑战,多年来,在政府主导和全民参与下,中国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协同推进的有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道路。
今年8月底,国际性非营利组织世界未来委员会公布了世界“未来政策奖”,以表彰世界上最佳的防治荒漠化与土地退化政策,中国获得了银奖。理事会理事兼副主席亚历山德拉·汪戴尔表示: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以找到一个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以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中国同其他获奖国家正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
68年的中国治沙史堪称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政府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全民防沙治沙行动;2002年中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荒漠化防治的综合性法规;中国还实施了一系列国家防治荒漠化项目:“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项目、民众植树活动等。经过不断探索,中国已经形成政府顶层设计,各部门、跨领域分工合作,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治沙机制。
放眼中国全境,全民治沙的热情之花在大地四处盛开。甘肃沙区荒漠化和沙化实现面积减少、程度降低的“双减双降”趋势;宁夏沙坡头结束了长久以来“沙逼人退”的困局;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毛乌素沙地上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全民治沙的“绿色接力”;新疆坚持治沙与治穷、兴林与富民、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河北省围场的塞罕坝由荒原变为万亩林海……中国全社会民众更是开展起向“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学习的活动。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目前,“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918.5万公顷,其中经济林667万公顷,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了稳定脱贫。全国沙区农牧民收入持续保持了18.6%的年均增幅,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1597万,贫困率由40.7%大幅下降到12.4%。
中国荒漠化防治做法不仅为世界提供了法律和执行层面的成功经验,还显示了荒漠化是可治理、可扭转的,防沙治沙还可以带来许多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益处,对世界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