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建设美丽西双版纳
来源:西双版纳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17.12.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并就推进绿色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新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州委、州政府历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基石,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2016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纲领性文件——《西双版纳州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引导全社会发展低碳循环经济。2016年,我州获环保部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命名授牌;2017年获全省首批唯一一家“生态文明州”称号。
当前,我州在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也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生物产业发展过程土地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加工企业中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传统服务业大而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等问题。
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第一,在法律体制上,将环境保护追求实现的最高目标和有效途径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体现强制性、严肃性和约束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该法将于2018年1月实施。我州要积极完善工作机构,强化部门间的协作配合,保证环保税正常开征。
第二,加快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循环低碳发展规划,向循环低碳转型。
第三,建立完善相关政策,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一是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利用预算内投资对节能环保产业给予支持,发展绿色信贷,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
二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项目、人才引进、公共服务、科技担保、税收优惠、土地保障等多种形式加大政府投入,发挥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引导和示范功能。
三是建立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体系。通过建立投融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采取科技担保、科技贷款、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企业上市融资、项目融资模式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鼓励和引导金融部门、社会资金、国外资金投向低碳绿色产业。
四是制定有偿使用环境资源政策。强制企业或消费者承担外部经济成本,控制企业为了获取最大额外利润而不考虑资源环境的成本。如过度包装、一次性产品等生产或消费行为。
第四,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大产业生态建设。
一是通过壮大生物农业、做强生物高效林业、发展傣药南药产业、发展生物种业,全力打造特色生物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经济,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观光农业,引导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热特新兴产业。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低碳”的环境友好型胶园为标准,因地制宜地进行优化组合种植,组建多层多种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走差异化农业发展道路,鼓励扩大无公害、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面积,提高家禽畜养殖和特色渔业比重,推动农业向生态化、有机化发展。同时,协同老挝、缅甸国家边境地区建设跨境特色农业产业带。
二是加快重点行业整合步伐,推动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和优势地区集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着力构建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支撑体系。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扶持、加快发展低碳产业和绿色产品,积极支持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做精做优传统产业企业,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解决传统企业“散、小、弱”的问题。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对环保、能耗、安全生产不达标的企业依法关闭、淘汰,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重组一批初级产品加工厂,扩大规模效益;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整体经济效益。
做大做强新兴生物产业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积极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新兴生物产业“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西双版纳州与东南亚双向开放重要门户的作用,以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突破口,全方位推动与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家的经济合作。
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不断降低碳排放强度。
三是依托西双版纳热带风光、风情、文化等优势,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第五,在科学技术应用方面,使用、推广国内技术已经成熟,而资源又短缺的项目。如节水、节能技术,房地产开发中的“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确定技术突破重点,对西双版纳州地区发展循环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带有全局性、方向性、基础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如天然橡胶产品的深加工。确定西双版纳本地区需重点引进的技术项目。如生化处理技术、健康产品等。大力推广使用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一般技术工具。如物流分析方法(MFA)、生命周期评估(LCA)、环境设计(DFE)、生态产业园区(EIPS)、可持续生产和消费(SPC)等。加强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研究。
第六,推进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地方旅游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促进旅游经营管理、服务设施和服务技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做强做大西双版纳旅游文化。
二是推进商贸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建设农产品、木材、矿产等大型专业市场和储运中心,推进运输网络、信息支撑网络、物流园区三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把现代物流业打造成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第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体制。
明确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的部门职责职能,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划定生态红线,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八,加强宣传教育。建立覆盖城市和农村、生产和消费各领域的宣传教育网络;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基础设施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