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建设乌兰布和沙漠治理与综合利用新格局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门户网 作者: 时间:2018.03.06
坚持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不动摇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三面环沙,乌兰布和沙漠在境内占地42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近70%。近年来,磴口县毫不动摇坚持乌兰布和沙漠的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在实施好“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基础上,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运用PPP投资和委托第三方造林模式,引进扶持从事造林绿化、苗木繁育、沙漠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的大企业参与到全县林业生态建设中。全县建立起“造、封、飞”并举,生物措施、工程
措施并用的大规模林业生态建设新格局。
磴口县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面积实现双减少,在黄河岸边构筑起一条长150多公里、宽50米的防风固沙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0.04%扩大到现在的20.6%。全县完成园林绿化41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突破19平方米,沙漠治理面积达到280多万亩。来自当地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全县每年的沙尘天气日数从1954年的146天减少到2016年的31天,全年异常气候日数明显减少,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好转。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
在发展生产过程中,磴口县坚持保护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底线不动摇,绝不把一家有污染的企业放到沙漠中。在这个过程中,一条生态、绿色、无污染的发展路径逐渐清晰。在圣牧高科有机牧草基地,一个个面积在700亩以上的轮式喷灌系统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铺展开来,这样的现代化牧草基地已经发展到22万亩。分散在草场各处的牧场里养殖着8.2万头奶牛,有机奶产量稳居全国首位。不到 8 年的时间,圣牧高科成功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沙草有机产业体系,将22万亩荒漠变成绿洲,并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的全程有机奶,拓展出一条沙漠治理和循环农牧业协同推进的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以圣牧高科、仁创科技集团、王爷地公司、洪涛山药公司等为主体的企业纷纷落户,磴口县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从无到有再从小到大,形成了产业链条。目前,全县147个农产品通过绿色有机认证,建成高产优质苜蓿基地1.3万亩,特色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5万亩,乌兰布和沙漠梭梭、花棒等灌木林面积达到3550亩,形成了以肉苁蓉植物为主,沙漠羊、沙漠鸡等为辅的沙生动植物种养链,并培育形成了以有机奶、沙漠水稻、番茄汁、植物油、葡萄酒、苁蓉保健品为主的有机农畜产品种、养、加工一体化产业链。
沙产业从单一走向多元
在以往的治沙过程中,当地政府或企业往往需要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对沙漠进行艰难的改造。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治沙让更多参与治沙的企业和个人在沙漠里掘到了“真金”。2017年,磴口县在大漠深处打造出占地1000亩的沙漠水稻示范田。这个项目采用“生泰保水砂”“循环水养鱼和蟹”等多项技术,打造集水稻种植、鱼蟹鸭等养殖、光伏发电以及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试验示范性基地。3月份开沟整地、4月份插秧、10月份收割,产自乌兰布和沙漠的有机大米一斤卖到19.8元,每亩产值达到13500元,昔日荒凉的沙漠有了“江南范儿”。千亩水稻基地成为磴口县产业治沙的又一成功案例。利用沙漠土地广阔、光热资源丰富的优势,磴口县还用不到两年时间建起占地7800亩、装机容量185兆瓦的光伏产业园,一块块光伏发电板下还种植梭梭、苜蓿等沙生植物。青岛昌盛日电公司在磴口县投资建设的光伏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实现了棚上发电、棚下发展种植业,光伏大棚内蘑菇种植、黄菊种植、蚯蚓养殖等正在形成规模,附加值极高。磴口县将继续加大对电力新能源产业的投入力度,力争通过5年时间建成占地6万亩、装机容量3000兆瓦的自治区级光伏农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