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阶段性目标公布: 2020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达到25%
来源:新浪 作者: 时间:2018.06.26
原标题:“美丽中国”阶段性目标公布: 2020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达到25%
本报记者 危昱萍 北京报道
导读
《意见》提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至少每季度研究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下称“大会”)召开约一个月后,污染防治攻坚战路线图出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下称《意见》)近日公布。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意见》为此设立了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除了已公开的一系列“十三五”规划政策中大气、水、土、森林覆盖率等方面的目标,还提出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达到25%左右。
《意见》包含十条内容,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意见》是一份全面、系统的文件,传递出非常积极正面的生态文明建设信号,显示出国家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决态度。
落实党政主体责任
将党政责任放在《意见》第三条,是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做法。
国研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党政同责、考核评价等内容以往都放在政策文件靠后的位置,作为保障措施出现。《意见》中这部分内容放在重点内容前面,是一个强调,强调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责任。
“《意见》对党政主体责任、环保督察、考核问责、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规定,形成了一个链条,将责任方针、战略意图,落实到了每一个行政主体、行为结果上。”李佐军说。
国研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王海芹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这部分内容,核心是怎么落实责任,强调了责任主体、责任分解、如何追责。
《意见》提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至少每季度研究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对责任清单制定的要求则表明,环境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有关部门都有任务。王海芹也表示,从以往调研来看,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做了很多尝试,有些地方的责任清单分配了四五十个部门。
责任机制的传递则通过环保督察来实现。《意见》提出,推动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完善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机制,开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督察。
责任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该如何问责?《意见》从考核问责和责任追究两方面提出了要求。
《意见》提出,制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办法,对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执法情况、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公众满意程度等相关方面开展考核。这些考核结果将影响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
责任追究受到的惩罚则包括约谈、深刻检查、不得评优评先、不得提拔使用或转任重要职务等等,严格问责、终身追责。
“三大保卫战”目标细化
《意见》首次系统阐述了三大保卫战、七大重大战役的政策措施。
以蓝天保卫战为例,《意见》提出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于近期印发实施。其中的措施既借鉴了《大气十条》经验,又针对新问题提出了新的对策。
例如,《意见》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及珠三角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均下降10%左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及汾渭平原煤炭消费总量均下降5%左右。
“《大气十条》也提过重点区域煤控目标,对完成空气质量目标起了决定性作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杨富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8)》显示,在北京、上海、杭州、济南、广州和深圳等城市,移动源排放均为首要来源,其中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源排放问题突出。因此,《意见》在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一节提出,以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整治为抓手,统筹开展油、路、车治理和机动车船污染防治。
碧水保卫战由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渤海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五大攻坚战组成。从具体目标来看,《意见》对水环境治理提出了多项高要求目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分院资源能源研究所所长王家卓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意见》明确提出了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其中,明确提出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城市建成区尽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这就意味着对这些城市群内的黑臭水体治理更要加快进度;在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长江流域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这个目标表明,长江经济带的11省市不仅仅消除黑臭还不够,还要消除劣Ⅴ类,这个要求非常高。
净土保卫战则强调防控环境风险。《意见》提出,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
经济实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经济政策体系、法治体系、能力保障体系、社会行动体系,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在环境产业和企业看来,《意见》里的经济政策有很多“干货”、“实招”,产业和企业将获益良多,希望政策能尽快落地。
“《意见》从价格、税收、投入、金融四方面完善了环境经济政策。”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骆建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
《意见》提出,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各地要按规定将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尽快调整到位,原则上应补偿到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正常运营并合理盈利。
据记者了解,2005年国务院制定污水处理费政策时,每吨污水收费设为0.8元。“这仅覆盖污水处理费用,未覆盖污泥处置费用,导致后来污泥没有得到合理处置,产生二次污染。此次调整,采纳了行业意见,提出收费应包括污水和污泥处置,并合理盈利。”骆建华说。
在税收方面,《意见》提出,研究对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比照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赵笠钧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推行第三方治理,但相应的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迟迟没有落实,这次《意见》明确提出研究所得税优惠政策,是非常积极的政策信号,对推行环境第三方治理将起到很大作用。
据悉,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优惠所得税率,而一般企业为25%,若污染防治第三方企业比照前者标准,那么所得税将减少40%。
《意见》提出,资金投入向污染防治攻坚战倾斜,坚持投入同攻坚任务相匹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过去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除了农村、西部地区还需要这块投入,其他地区已差不多建好了,更多的财政投入应当用于环境设施的运营。”骆建华表示,环保财政投入的增长幅度最好高于政府财政总投入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要提高环保财政投入占比,而且要从过去投建设转变为投运营。
在全社会环保投入中,社会资本投入占90%以上。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PPP项目。对此《意见》提出,采用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运营补贴等方式,规范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以及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
骆建华表示:“这几年PPP模式,只是解决了环境公共产品、生态服务产品,并不适用于企业污染治理,对此我们建议第三方治理。”但是,以前投资环境基础设施,融资的时候有土地抵押、厂房抵押,但给排污企业治理,没有抵押品,很难融资,这就需要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