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境科技 >> 正文

环境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时间:2018.07.05

高校应给予学生宽厚的基础、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提升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

2018年07月03日作者:王琳琳来源:中国环境报

  中国环境报记者 王琳琳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刻,如何运用强有力的科研力量和高精尖的科技水平,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至关重要。

  这其中,人才队伍    的建设培养最为关键。软实力和硬实力,归根到底靠人才实力。人才这一话题,也成为日前举办的第七届环境院所长论坛研讨的重要内容。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国家重大环境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展开了富有意义的交流与讨论。

  三大发展趋势带来三方面人才培养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贺克斌教授以“立足中国绿色发展、贡献全球环境治理”为题,着重谈了对环境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思索。

  贺克斌表示,当前我国环境领域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他认为,环境科学目前有三大发展趋势:一是不同尺度的环境问题之间的交互影响,如区域环境质量与全球环境变化之间的关联;二是不同介质环境污染的治理;三是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

  在他看来,这三大发展趋势带来了人才培养领域三个方面的特殊需求。即学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与学科前沿的快速发展及时匹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如何与国家绿色发展的重大需求紧密匹配;学生的国际胜任力如何与全球环境治理的核心要求相互匹配。

  在国际领域,一些世界顶尖大学已经尝试学科交叉和通专融合,以培养创新性人才。如环境学科排名第一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专门设计了环境与人体健康、全球变化与生物学等6个子方向,共涉及10多个学科参与课程设计和建设。而哈佛大学则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3方面相结合,构建课程体系,并与麻省理工大学进行课程共享,实现了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融通。

  在国内,以清华大学为首的一些院校也在探索创新课程体系,以便培养高科技创新人才。贺克斌表示,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复杂性、叠加性、综合性等特征,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来解决现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解决这些问题考验着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培养这些人才,需要活跃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队伍给予学生宽厚的基础、创新的思维和全球的视野,这些至关重要。”贺克斌说。

  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需要,突出自身特色

  如果说清华大学的探索实践是环境领域人才培养的标杆,那么,对于大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方向?有不少老师表示,目前所在院校也在大力推动理工融合交叉,但在课程设计、培养方式、培养要求与目标上,存在一些迷茫之处。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院长刘建国认为,科研院校培养人才要针对自己的特色选出优势的方向来,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别人什么都会不要紧,自己只要有一样比别人强就会成为优势。”

  合肥物质研究院早在1998年起就将环境污染光学监测新技术研究和光学遥感监测技术研究等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如今已成为国内研发实力领先的单位之一。今年5月9日发射的“高分五号”卫星,就应用了合肥物质研究院光机所研发的重要技术。

  不过,目前环境领域的人才培养仍然以两大类为主,一类是应用性较强的工程类方向,一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术型方向。前者与社会的衔接度较高,后者则更偏重前沿创新。如何根据社会需求来界定两者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也成为很多院所长的讨论话题。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表示,两个方向都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向,关键在于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工程类方向可以结合工程的实际确定研究的主题和方向,也可以致力于解决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创新思维搭建产学研平台 

  多年来,大气、土壤、水等领域的环境问题大多从末端治理角度加以推进。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等新技术,已成为环境学科发展的重要牵引力。

  南方科技大学胡清教授带来了一场具有丰富信息量的报告。在她看来,目前全球正在迎来以创新为驱动的大规模交叉合作的高峰期,谁掌握跨行业、跨平台整合数据、技术、信息的能力,谁就能在未来挑战中占据主动。

  胡清以大数据为例说明了技术对解决环境问题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土壤检测以传统采样为主,存在面积大、资金缺、技术弱等困难,很难抓住重点地块和重点行业。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则可以通过“数据收集——事实发现——预测分析——智能治疗——人机交互”等步骤达到传统土壤检测一样的效果。

  2017年,南科大创新中心与IBM中国研究院共同成立的环境联合实验室,对深圳市某区域进行了土壤污染调查。IBM研发的Waston机器人通过汇总污染源统计数据、环评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大数据,十分准确地分析出了这一区域污染土壤的百分比。

  “技术对环保行业带来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未来的人才也将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人。”胡清说。她呼吁各行各业共同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助推环保行业发生革命性、颠覆性改变。